
新中国从炮火中走来,从废墟中站起,站起之后,还要飞起......
新中国成立时,一穷二白,就是有人民的万众一心,就是有不管不顾让自己国家好起来的念头,就是有能让空旷土地上一夜变出厂房的神奇劲头儿......
01、运7的诞生
20世纪60年代中期,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,开始了第三个五年计划,国内民航运输事业的发展,对国产支线客机提出需求。
1966年1月,三机部根据徐舜寿的建议,决定逆向仿制安24 Б飞机。该型号飞机共生产1100架以上,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。
3月14日,西飞、603所联合上报了《关于参照设计安24 Б的联合报告》。10月10日,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批示:“拟同意,请总理审示。”10月11日,周恩来总理批示:“同意,外形应有所不同,力争1968年或1969年试成。”10月27日,国务院国防工办正式下达了按安24 Б飞机参照设计的任务,命名为“运7”飞机。

安24 Б飞机
02、铭记的时刻
1968年3月,完成运7飞机原型机的全部设计图纸、技术条件及工艺装备设计图纸和工艺规程;全套图纸共有51900标准页、473份技术条件和计算报告,机载设备全部立足国内,全国16个省市、380个厂所参加研制;
1968年10月25日,三机部发文,进一步明确运7飞机试制生产工作以西飞为主,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参加,共同组成试制领导小组。
1970年初,开始零件试制。12月中旬,零批第一架运7飞机完成总装。12月25日,由试飞员李本顺机组架机首飞成功,填补了我国涡桨中短途运输机的空白。
这些年代久远的照片,从未因陈旧的色彩而失去光华。无论何时看,都不难感受到在当时艰难的岁月里,被信念激励的人们所迸发出的无畏与热情......那是一段生活贫瘠而精神饱满的鎏金的岁月。
1988年5月8日适航总局沈元康司长向西飞颁发了运七—100型飞机证书
上图:1982年4月天津张贵庄机场 运七单发起降试飞现场
下图:1986年,运七飞机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
03、记住他们
徐舜寿:运7飞机研制工作技术决策奠基人
龚国政:运7系列飞机总设计师
任长松:为运7系列飞机发展做出开创新贡献
易志斌:解决了运7飞机发展三大技术关键
邓友明:完成运7200A型飞机首次CCAR25部验证试飞,取得中国民机打入国际市场的“绿卡”
……他们,是中国民机研制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;还有更多的“他们”、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,才有了今天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民机。
04、运7——蓝天功勋
运7是中国第一款国产的民用飞机;是飞出国门的第一款国产民机,运7飞机一度是国内航空运输最大机队。
运七100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进行飞行试验
在运7系列飞机研制的历程中,西飞坚持以产品求发展的理念,按一机多型、渐改发展的方针,发展了10种型号,生产了近200架系列飞机,实现了少量出口。同时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,以科技创水平的思路,采取以我为主、国际合作的技术途径,不断采用新技术、新成品对运7飞机进行改进改型,研制出运7100、运7H500、运7200A等,满足了用户需求,打开了市场,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——为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
——为中国民机工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
——奠定了适航基础
——奠定了服务基础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运7飞机一度是中国民航运输的主力机型,占民航机群总数三分之一强。对于当时的西飞,运7生产线也是公司最繁忙的生产线。无论是民航运输发展史还是民用飞机制造史,运7都是绕不过去的阶段,期间各方面的积累都有深远的影响。
《鬼吹灯》南海归墟明年播,潘粤明瘦了好多,收获颇丰队友死得少
#头条创作挑战赛#《鬼吹灯》系列的网剧,主角团队伍都是原班人马,这在国内还是很难的。怒晴湘西,龙岭迷窟,云南虫谷,昆仑神宫,都有潘粤明的参演,还明南海归墟和巫峡棺山待播。鬼吹灯的网剧,至少还有两个暑...
一次就好!日日顺物流首家45分钟成套送装打造别样“场景爆款”
#头条创作挑战赛#《鬼吹灯》系列的网剧,主角团队伍都是原班人马,这在国内还是很难的。怒晴湘西,龙岭迷窟,云南虫谷,昆仑神宫,都有潘粤明的参演,还明南海归墟和巫峡棺山待播。鬼吹灯的网剧,至少还有两个暑...